作者:郭梓祺
出版社:見山書店
出版日期:05/2022
ISBN:9789887588429
作者自序
書題源自〈閂門開門〉,有天受鄰居貼在梯口的尋門告示啟發而寫。這道門的緣起,則是《蘋果日報》⋯⋯
書中文章多是有感於當下,結集後讀來自然有時差。想起利科(Paul Ricoeur)有個說法,叫「雙重日蝕」(double eclipses),借用了這罕見天文現象,意象鮮明地解釋文本注定脫離時空脈絡,非但不是壞事,反而有益:寫作時,讀者隱沒,不知將被如何解讀;閱讀時,作者消失,原意未必重要。於是,文本總懸浮在這兩重遮蔽之下,向虛空而寫,向虛空而讀,卻是它可脫離當下處境自己說話的契機。散文集尤其注定如漁翁撒網,永不知道哪篇會在何時打動誰,令人覺得「幾搞笑」或有點意思。但既已投擲到那片漆黑之中,就看這道門的造化。
希望《一道門》能為你打開一道門。
內容節錄
序
無形的門
——邵頌雄
郭梓祺寫入〈《蘋果》因緣〉一篇,提到一七年底開始於「名采」的專欄時,抱的態度是「觀摩之餘,只知不可失禮」。我開始定期於「名采」撰文,也是同一時候,同樣隔周一篇。更巧的是,我亦以觀摩為樂,頗像參與書法展覽的心態,細閱同文筆法之餘,也反思自己若書同樣題材,當會如何落墨。
「名采」提供的,就是進場觀摩的那道門。歷年曾在這道門內展現風流文采的聞人無數, 創刊時有蔡瀾、李碧華、黃霑、林燕妮、倪匡、亦舒、紫微楊、王亭之、阿寬、張小嫻、區樂民、羅孚,在九十年代而言,真齒是星光熠熠;後來加盟的,尚有董橋、鍾偉民、李歐梵、鄭天儀、林道群、邁克、馮晞乾、黃牧、仰止、林夕等,弘新氣象,多添一份文化姿彩。
從「名采」門外多年,忽然獲邀進場觀摩,「只知不可失禮」是必然的了。尤為關注的,是同樣每周六輪寫的幾位作家。與天天供稿的其他專欄比較,較少被時事牽領的壓力,反而多涉生活體會。令人疲累而厭煩的新聞,無日無之,發展至荒謬絕倫的境地時,無論何種批判和揶揄,也是徒然。阿祺的「無腔曲」一欄,便屬煩囂批判聲音外的一道清泉。「無腔曲」者,出自明代張岱的〈西湖七月半〉,文中提到前往觀看西湖七月半景緻的五類人,亦可見於去年七月中再無「名采」的香港。五類人中,有附庸風雅的官僚、無心賞景的名媛閨秀、刻意看月的名妓閒僧、看月亦看人的佯瘋詐癲者、於小船上靜謚自處的素雅文人。其中佯瘋者「不舟不車,不衫不幘,酒醉飯飽,呼群三五,躋入人叢,昭慶、斷橋,嘄呼嘈雜,裝假醉,唱無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實無一看者,看之」,形容精彩之極,然阿祺恐非此類。他更像是隨着「小船輕幌,淨几暖爐,茶鐺旋煮,素瓷靜遞,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樹下,或逃囂裡湖,看月而人不見其看月之態,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的讀書人。
「名采」中比較像在裝假醉、唱無腔曲的,應是葉漢良。他的文字最難觸摸,最具仙氣,也最難揣摩;其虛無飄渺的境界,明顯比同文都高一籌。阿祺與我的兩欄,性質比較相近,多記生活,但所涉題材,則有不同。 我傾向音樂,阿祺擅談文學;我多寫媚俗的流行電影,阿祺的影評則多以藝術電影為對象。除內容外,我讀「名采」,頗在意各家文筆,如阿祺與我,便像兩個極端。他喜短句,我的長句則冗贊難當。以阿祺筆法重寫此句,可作:「有天讀邵頌雄,嚇死,文句冗長,恰與我相反。普立茲獎得主Amy Harmon曾說:
“And how do you finish when some things never end?" 忍不住提他一句:『修改吓啦。』」
模仿筆法作為觀摩一環,就像臨摹碑帖來學習筆意的過程,成為我閒時遊戲。其餘如馮翁、邁克等,以至「名采」以外的金庸、也斯、劉以鬯,仿其筆法書寫特定題材,是非常好玩的過程,猶如效法 Rosalyn Tureck、Glenn Gould、Tatiana Nikolayeva 彈奏巴赫一樣,從中可產生只讀或只聽所不能領會的趣味和心得。至於能否從中衍發出一己風格,卻是後話。然而,筆法觀摩尚屬技法上的事,個別令人一再捧讀的文章,出色之處,卻是能與讀者產生意言以外的共鳴、道出城市人心底的聲音、以精巧文字說出不能說的常識、於霧霾濃罩下梳理出一片青天。當中有作家以無腔調疏狂高歌,亦有以極盡尖刻抵死的文筆調侃,而阿祺選擇的,是由知性入手,從 W.B. Yeats 到錢穆、《莊子》到《金瓶梅》、《十誠》到《V煞》、愛爾蘭文學到中國文學,目不暇給,往往讀後餘音嫋嫋。意在言外,猶品茶韻,正是模仿不來的地方。執筆之時,社交媒體上充斥對最新電影版《倚天屠龍記》的破口大罵。 本來,金庸一甲子前寫下這部充滿隱喻的作品,於世道循環的今天,正合時候加深刻劃「名門正派」圍攻光明頂時,如何以君子之名行小人之事;六大派中的何太沖、丁敏君、鮮于通究竟是甚麼貨色;與武林正派理念不同的明教,如何被標籤為「魔教」,教徒卻不乏「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的英雄豪傑。書中透過張三丰的口,說出「為人第一不可胸襟太窄,千萬別自居名門正派,把旁人都瞧得小了。這正邪兩字,原本難分,正派弟子若是心術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至今依然是悠悠網民不明白的道理。可惜電影卻非朝深化的方向邁進,完全與人性和時代脫節,以為能依賴特效和明星作賣點,結果落得被人恥笑的局面。如此活生生的例子,說明文字、藝術無底蘊不可,即使通俗如《倚天》、《笑傲江湖》等,令人着迷者並非武打場面的描述,而是為讀者闡釋正邪概念的洞見、展露亂世英雄的氣概之餘,也刻劃社會情況的荒謬、描寫歷代不變的人性。這些武俠鉅著,原本也是報紙專欄文字。若「名采」是一道門,《倚天》便是另一道門內的天地。
說法很魔幻,猶如叮噹的「隨意門」,但生活中無形的隨意門,其實還有很多,問題只是我們能否覺察它們的存在。出色的專欄文字,在於啟發讀者開啟生活中不同的門。把一欄文字精選結集,讀者打開本書的時候,就是打開一道無形門,內裏有作者為他們度身訂造的導遊,穿梭地域上的東與西、時間上的古與今,呈獻語言以外的風光。《一道門》就是這樣的一道門。希望這篇代序,沒有失禮。
邵頌雄書於多倫多新居
作者簡介
郭梓祺,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學士、英文系哲學碩士、任教高中中國文學十多年,曾於大專教授歐美文學課,並在艺鵠開辦魏晉文學、歐美短篇小說選讀、愛爾蘭文學、 Jame Joyce選讀等文學班。曾編導舞台劇《他鄉》(張愛玲《異鄉記》劇場改編),英譯有《落日午睡》,編有《蟾蜍夢多》、 《寫嘢》、《看見動物》、《大時代的蜉蝣》 ,著有《積風集》、《積風二集》、《積國三集》及《無腔曲》。
https://www.patreon.com/kwokki
top of pag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