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台北文學獎」散文首獎得主洪愛珠首部著作。
★備受矚目、眾人垂涎敲碗的飲食書寫新聲音。
★舒國治、馬世芳、蔡珠兒、古碧玲、詹宏志、韓良憶、簡媜重量級推薦。
∣ 她的老派,是養成,是本性,也是鄉愁 ∣
她自小看著有頭家娘風範的外婆與母親,進出廚房,起灶架鍋,張羅數十家人員工日常吃食,宴請東南亞與中東等地賓客,哄嚷熱烈,直到滷肉飯、蒸冬瓜肉餅、芋棗甚至一碗煲粥,俱成為她日後的念想。
她曾與外婆、母親,三代女子,穿行在大稻埕與永樂市場,買鮑參翅肚、麵龜椪餅、胡椒肉桂蠶豆,見識老鋪的講究,練就一套對古早物什的擇選標準。
她熟稔蘆洲湧蓮寺周邊,在旺鋪裡食切仔麵黑白切與米苔目,飲青草涼茶,更向在地攤商習得剁雞的技巧,與若干習俗規矩。
如此種種,養出她一雙識貨的眼睛,一根敏銳的舌頭,一個老派的靈魂;更化作筆下時而雍容深情、時而輕俏意趣的篇章段落。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龍月堂的綠豆糕和鹽梅糕這類小姐點心,製得極細,以印著紅字的油紙包裝,內有六枚綠豆糕,每片僅指甲大小,化口沙碎精緻非常。將綠豆糕放舌尖,再抿口茶,就在口中化成一團芬芳的煙霧。」
〈粥事〉:「這種糜,是以碗就口,以筷子撥著吃的。手曲成弓形,拇指勾碗緣,食指撐在碗足,臉湊近,先啜一口泔,再食粥米。長輩餵嬰兒吃糜時,將糜舀在匙尖上, 送入小口前,臉湊近,頭輕搖,來回吹涼。吃糜時候,人垂眉斂目,神態最溫柔鬆軟。」
∣ 她的少女,是好奇,是清亮,是真的喜歡 ∣
「長長的百年的大街上,四顧僅餘我一人。」當至親家人一一遠行,她最終成為一個自擁廚房的女子。然循著吃食滋味,她重回那仿如傳說盛世的親族過往,再現早輩人的心志與作風。
她且飛港島,尋覓那一路喝到大的福建茶行鐵觀音;從曼谷買齊各尺寸的猴桃標白藥油;自檳城拎回一口像似外婆「烏鼎」的印度黑鐵鍋……
老食、老物、老鋪、老市場,是回返時間的甬道,是追尋記憶的線索。她還以此學會撫慰自己,做人待人,並學會看人間煙火,安身定心的過日子。
〈滷肉之家〉:「母後至今,如遇困難,無端端孤兒意識滋長起來的時候,就滷肉。慢慢切件、翻炒、滷一大鍋。趁熱下肚,以治心堵。當香氣開始流瀉在小公寓裡,就回去和兒時那個完整無缺的家族團圓。」
〈吃麵的兆頭〉:「憑藉吃麵,看清彼此的參差,有我趨吉避凶的直覺,和頻繁進出本地寺廟,可能的庇蔭。總之見識過不少感情成災的事,是從生活裡的碎石細沙開始崩塌的。事先有兆,不必自欺欺人。」
〈居家隔離式吃飯〉:「災難迫使太平盛世中的嬌人,重新面對生活基本技能,也算禍福相倚,實用的預習。人實在渺小,須盡量自強。煮飯即自強,餵飽自己照顧他人,以應人生萬變,一直一直來。」
重量級推薦
古碧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
馬世芳∣作家
舒國治∣作家
詹宏志∣作家
蔡珠兒∣作家
韓良憶∣作家
簡 媜∣作家
──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口碑好評
洪愛珠這本書,說是寫吃飯,也更是寫家人。說是寫飲食的審美,也更是寫人生的句點逗點。說是寫世道家園風俗之返視,也更是寫自己懷親從而修心養愛的過程。……洪愛珠不只是寫吃寫得好,她是──寫得好。
她的行文路數,武林各高明門派,看來也多參酌。像以下這幾句,有一襲港粵筆墨:「每天清晨『煲』粥……」「骨頭則『飛水』後熬成雞湯……」「不時攪拌,以免『黐』底……」另外,行文似乎對老民國腔氣頗有鍾情,「……計兩百三十步。因此今要給大家講講本地,講的是我家對面的蘆洲。」依稀有沈從文、胡蘭成筆意。——舒國治(序)
愛珠文風的溫潤典雅,固然與家族根柢、薰陶養成有關,然其深邃幽微,則源於今昔對照,悼亡感傷,「母後」是感情結構的關鍵字,往日習焉不察的吃食烹煮,瑣物細節,經過回憶重建,展現普魯斯特式的瞬間(Proustian moment),纏綿悠長。……
愛珠的文體有空氣感,寬柔到近乎鬆軟,卻又敘事嚴謹,視角精確,用現代話說,就是資訊含量高,經驗值強大。身為愛煮同好,我讀她寫炸物、滷肉、蒸冬瓜肉餅,甚至家常煲粥煮飯,都見到撇步眉角,輕柔的字裡行間,暗藏殺手招式,看懂的就知道,都是硬實功底。——蔡珠兒(推薦短文)
為病篤至親覓食,自此拉開記憶帷幔,憶及外婆青春時期如何見識太平町盛世、少婦年代如何回大稻埕施展頭家娘派頭採買食材,依此便大手大腳暢寫三代攜手同遊的各家昂貴藥材珍奇食材店、古早小吃、風味飲品,完成購物路線旨趣與地圖。文字輕盈,讀來意趣橫生。文末,「恍惚間她們鬆手,長長的百年的大街上,四顧僅餘我一人。」歸結於時光流逝、繁華易散,引讀者不禁眼熱而嘆。允為傑作。——簡媜(第20屆台北文學獎散文獎評審意見)
洪愛珠從她自小浸潤的蘆洲、大稻埕出發,織出一部魂牽夢縈的思念之書。──馬世芳(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洪愛珠
本名洪于珺。一九八三年生,台北養成。倫敦藝術大學傳播學院畢,資深平面設計,大學兼任講師,工餘從事寫作,以記舊時日,家常吃食與經過之人。曾獲台北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鍾肇政文學獎,作品入選《九歌一○八年散文選》。
目錄
序 讀《老派少女購物路線》有感 舒國治
序 用一碗魚丸湯來換 馬世芳
推薦 滷肉飯的時間感 蔡珠兒
【輯一:老派少女飲食與購物路線】
小廚情物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本地婦女的蘆洲筆記
蘆洲老區涼水兩味
居家隔離式吃飯
人間菜場
【輯二:粥麵粉飯】
吃麵的兆頭
米苔目兩種
粥事
冬日甜粥
吃粽的難處
被食譜形塑——漢聲《中國米食》
【輯三:明亮的宴席】
為了明日的宴席
滷肉之家
年菜兜麵
隆重炸物
芋頭的天分
外來的年菜:高麗菜捲
【輯四:茶與茶食】
港島茶記
等茶時光
台北老鋪茶食
摩登土產鳳梨酥
【輯五:南洋旅次】
暹羅航道
香氣的總和
砵與杵
南洋吃煎蕊
檳城購物記事--印度黑鐵鍋
茶室的文法
後記與致謝
序
讀《老派少女購物路線》有感
舒國治
我甚少為出書寫序。
甚少為人,也甚少為己。
遠流編輯寄來書稿,一看作者,洪愛珠,她不是做設計的嗎?怎麼也寫書了?
本想擱個幾天、翻上幾頁,然後找個理由推掉。
不想幾頁翻過,竟然直往下看。一下看了幾十頁,心中生出一念:「待書出了,我要買一、二十本送人!」
最先想到要送的,是侯孝賢導演。他愛拍大家庭圍桌吃飯。並且侯導絕對樂意享受日常飯菜的氣息。而這本書,奇怪,充滿了台灣的「家居吃飯史」。再來,這本書流露了簡單又平靜的鏡頭。於是,侯導也或許可以倚在牆邊,平靜的看上一眼別人家平淡的擺鏡角度。
再想送的,是關傳雍。他是近八十歲的室內設計大師,每一兩天還自己做點吃的。固然是餵飽肚子,但同時在弄菜時還可享受一點創作。他小時家中吃的是安徽菜,在國外時學做了西菜,而他近二十年似乎對東南亞的「露天版吃飯法」(我用的比喻字)極有興趣;洪愛珠書中講泰國菜、馬華潮汕菜、香料搗缽,皆是關哥最愛的廚房「家家酒」。我一定要送他這書。
還要送給何奕佳。她愛台灣老家庭菜。她素知有些家族富裕了,吃的還是祖母曾祖母農業社會年代的圍桌飯菜,只是自此做得更精美豐備罷了。她主持的「山海樓」,或許可以參酌洪媽媽的某些老料理。比方說,羊肉湯裡那一截甘蔗頭?
也要送一本給徐仲。他每天都在考察食材,也要和他顧問的「欣葉」廚師們討論菜色。洪愛珠的「滷肉」,大夥也可討論討論。
也送一本給王嘉平。他平日做義大利菜,但從Solo Pasta脫下圍裙,常想的,是台菜。我有一次和他閒聊:滷肉飯的滷肉是紅燒,可不可以做成白燒?我又說:「改天到我家,車子在樓下暫停,快速吃一碗白燒的滷肉飯,然後下樓出門!」洪愛珠這本書,嘉平絕對派得上用場。
哇,可送的人太多了。
日本的是枝裕和導演,最喜凝視侯孝賢電影。他早些年的《橫山家之味》,婆媳一起在廚房做菜,鏡頭美矣,情景郁矣;台灣家庭飯桌,何嘗遜色?然不多見諸筆墨。這本《老派少女購物路線》,是寫台灣家中飯桌菜極好極動人的一本書。
洪愛珠這本書,說是寫吃飯,也更是寫家人。說是寫飲食的審美,也更是寫人生的句點逗點。說是寫世道家園風俗之返視,也更是寫自己懷親從而修心養愛的過程。
國人做菜,太多家庭皆知煮茶葉蛋要敲出冰裂紋,然甚少人費事下筆。洪愛珠不但做茶葉蛋,也將之寫出。此何者也?便為了即吃飯亦不忘審美也。不只冰裂紋的形美,是冰裂紋而得獲之入味美也。
她曾寫蔥油餅,「我們小手在麵皮上將豬脂、鹽和蔥花勻開來……」寫得短長恰宜,寫出了家中吃東西的不窄,也寫出蕙心繡手的媽媽之高才卻只靜守自家那種時代的愁韻。
愛做菜、愛吃的人有一通態:即樂意做別的省分的菜,當然也樂意吃別省菜。故本省人不介意做干煸四季豆、宮保雞丁;香港人不介意做粉蒸排骨;外省人不介意做鹹蜆仔,更是嗜吃粉肝、涼筍;並且,所有的華人都樂意做義大利麵。
洪愛珠的家庭看來是吃的一個好家族,在這樣的情境中成長,根本天生就可以是吃的鑑賞家。更別說也樂意是吃的「施工者」。
這樣的人,做任何的創作皆有可能得臻高境。
然我似有一印象,她的工作是美術設計。並沒有去寫作。
本書中她寫了那麼多食事………想起一事:早知她寫得好,四年前我打算停寫高鐵小吃專欄,編輯問,可否推薦幾位年輕寫吃人,若早識她筆健如此,便能舉薦她也!
坊間食譜,寫得好的,不多。而洪愛珠極適合寫食譜。又想及一事。
六十年代,一本叫《台灣家庭料理》的書,作者是台南的黃李秀賢女士,是三一幼稚園的園長,亦是烹飪老師,當然也是料理高手。不僅會做台菜,也會做大江南北菜。她若晚幾十年出書,若能央得洪愛珠這樣懂欣賞菜、愛窺看媽媽燒菜、愛描述廚房瑣事並要事的寫作人來撰寫食譜,書中滋味,或就更香美了。搞不好當年還可以和傅培梅一樣紅呢!
當然,洪愛珠不只是寫吃寫得好,她是──寫得好。她寫美空雲雀唱歌,「聲音絨厚,卻含著鹽粒……」她寫空的茶盒,「世人有時輕看物質,不知道人生難料,須有舊物相伴……」她寫洗芫荽根,「指甲刮除泥塵,露出牙白色的根部,此時幽香縷縷,是洗菜時獨享的禮物。」她寫前人留下的燒菜法,「以後長路走遠,恐怕前後無人,把一道家常菜反覆練熟,隨身攜帶,是自保的手段。」寫食材的計量,「磨點薑泥……至多一個刀尖的分量,太多就奪味。」寫吃麵與覘人,「憑藉吃麵,看清彼此的參差……見識過不少感情成災的事,是從生活裡的碎石細沙開始崩塌的……」
固然我甚少留心外間寫作的新秀,其實是孤陋寡聞;而今一讀洪愛珠文字,顯然不是這一兩年才起手寫作。真不愧在美術工作之餘還有恁深的鑽浸。抑是寫作才是她心底深處的手藝,美術設計只是工作上的幌子?
她的行文路數,武林各高明門派,看來也多參酌。像以下這幾句,有一襲港粵筆墨:「每天清晨『煲』粥……」「骨頭則『飛水』後熬成雞湯……」「不時攪拌,以免『黐』底……」
另外,行文似乎對老民國腔氣頗有鍾情,「……計兩百三十步。因此今要給大家講講本地,講的是我家對面的蘆洲。」依稀有沈從文、胡蘭成筆意。
說到蘆洲。看她這本書,儼然便是蘆洲的文化大使。看官我且試著問問你:看了這書前段,有沒有想馬上就奔去蘆洲吃他一碗切仔麵、繞一繞湧蓮寺?
這就像如果六十年代七等生在寫小說之外,寫一本兩、三萬字長的小鎮通霄往事,便會不自禁就達成通霄的文化大使之身分也說不定。
不說文化大使,只說食材大使,她也夠資格!像說到煮飯,她說得特別恰如其分的好:「毋需迷信雜誌上這土鍋那土鍋的……」她又道:「蒸氣消弱,聲音靜下來,飯香流瀉即熄火……水分蒸乾,米粒發亮即止。接下來任何人拿刀架著脖子,也不掀蓋……」「我以為在直火上將生米煮成熟飯,是一生受用的技能,最好連兒童都盡早學會。」
須知台灣是坊間餐肆最不重視煮飯的地方。而洪愛珠寫吃竟耗上極多篇幅談米、談飯、談鍋子、談粽子包法、談腸粉,可見她對家常吃食最願寄情深重,而毫無沾染動不動米其林米其林的惡習。又她細寫家中事,卻不在字裡行間悄悄炫耀家世(君不見多少作家動不動提起家中豪宴、說佛跳牆云云……),可見出她的空曠胸懷。
或也就是這虛心,令她大器晚出。這虛心,多半來自家教。
而這種家教,會引導小孩別太愛出鋒頭,甚至在等待姻緣時,不可過度「搶戲」。
那麼如果一個女孩生得端莊,端莊到有點古板、有點不會散灑風情,那她的姻緣何妨耐心緩等。
這種「急不得」哲學,在台灣最是珍貴。女看官亦可自問,「我是不是做得到『急不得』?」如是,那人生搞不好另有一番日後好風景。
所以書名雖叫購物路線,也其實是少女成長路數。她寫購物路線,其實幫你們恁多讀此書的女娃兒點出了有志氣女子大可信心滿滿過篤定日子也。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洪愛珠